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October, 2017

Visual Studio Code and my Setup

Image
My Top Packages Path Intelisense This helps you get the relative path of your file and help you to autocomplete path names when you do something like… import MyComponent from './src/components/MyComponent' ; Plus, this works with dependencies from your  packages.json . Project Manager This extension helps my life so much. When you have a lot of projects and don't want to waste time finding each one on your computer, you can just save them right inside the window. Just press  shift + cmd + p  and  Project Manager: Save Project . Afterwards, you can just come back to your text editor and search right in the project manager by typing  shift + cmd + p  and  Project Manager: List Projects to Open . Auto Rename Tag This one doesn't do much. But what it does do is a huge help! For example, you’re working on a React project and you want to change your component  MyApp  to be  YourApp . This extension will rename rename every ...

饥饿的盛世

Image
本文摘自张宏杰所著《饥饿的盛世》一书。 179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夏天,英国派出的第一个访华使团到达中国。英国人对这个神秘的国度充满好奇。他们相信,中国就像《马可•波罗游记》中所写的那样,黄金遍地,人人都身穿绫罗绸缎。 然而,一登上中国的土地,他们马上发现了触目惊心的贫困。清王朝雇用了许多老百姓来到英使团的船上,为英国人端茶倒水、扫地做饭。英国人注意到这些人“都如此消瘦”。“在普通中国人中间,人们很难找到类似英国公民的啤酒肚或英国农夫喜气洋洋的脸”。这些普通中国人“每次接到我们的残羹剩饭,都要千恩万谢。对我们用过的茶叶,他们总是贪婪地争抢,然后煮水泡着喝”。 使团成员约翰•巴罗在《我看乾隆盛世》中说:“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除了村庄周围,难得有树,且形状丑陋。房屋通常都是泥墙平房,茅草盖顶。偶尔有一幢独立的小楼,但是决无一幢像绅士的府第,或者称得上舒适的农舍……不管是房屋还是河道,都不能跟雷德里夫和瓦平(英国泰晤士河边的两个城镇)两岸的相提并论。事实上,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 毫无疑问,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有的评论者甚至还去掉“之一”二字。确实,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何以我们五千年文化得出的这个集大成的盛世在英国人眼中如此黯淡? 原因是,乾隆时代中国人和欧洲人的生活水平差距实在太大了。14世纪,欧洲人并不比中国人富裕。他们的食物中肉食比重并不算高,一大块面包加一碗浓汤就已经让辛苦了一天的英国农夫心满意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欧洲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18世纪工业革命前期,英国汉普郡农场的一个普通雇工,一日三餐的食谱如下:早餐是牛奶、面包和前一天剩下的咸猪肉;午饭是面包、奶酪、少量的啤酒、腌猪肉、马铃薯、白菜或萝卜;晚饭是面包和奶酪。星期天,可以吃上鲜猪肉。工业革命后,英国人的生活水平更是蒸蒸日上。1808年,英国普通农民家庭的消费清单上还要加上2.3加仑脱脂牛奶、1磅奶酪、17品脱淡啤酒、黄油和糖各半磅,还有1英两茶。 而乾隆年间的中国人吃的是什么呢? 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的主要食物一直是粗粮和青菜,肉...

掌握生活控制权,这非常重要

文/万维钢 世界上有管人的人和被管的人,前者比后者幸福得多。似乎大多数人只能被管,但管与被管其实不是地位,而是思维模式。不论你比生活还是比工作,我敢说那些就算管不了别人也至少能做到不服管的人,都是赢家。 他们就如同王小波说的特立独行的猪一般健康而且能干。不过下面这篇文章要说的道理,来自严肃的科学研究。 1. 恐怖养老院 1970年代,有人拿养老院里的老人做了个实验。研究者让大学生来探望老人,这对寂寞的老人们是个福利,而且每人都会获得多次探望。老人们被分成两组。“强控制组”的老人可以决定探访者每次什么时候来和待多长时间:“你下周四再来吧,陪我聊一个小时”。“弱控制组”的老人没有决定权,是大学生告诉老人:“我下周四再来,到时候陪您一小时”。两个组的实际探访时间其实大体相同。 结果强控制组的老人明显变得快乐多了,精神和身体状态都更好,用药都减少了,所以控制权有利于身心健康 — 看来古人说孝要“顺”还真有点儿道理。过了两个月,研究者觉得结论已经非常明显了,也就终止了实验。 但是几个月以后,研究者再回访养老院,发现一个万万没想到的结果:强控制组有好几位老人去世了!其死亡率比弱控制组高很多,已经不能用统计误差解释。 一个人曾经有控制权,然后你突然剥夺他的控制权,还不如从来没有过这个控制权。 这大概是我所听过最惊心动魄的实验之一。养老院能有多恐怖,这么一点点的控制权居然能有这么大的作用?后来我又听说了下面要讲到的一个研究,现在我认为养老院就是这么恐怖。 这跟一切物质条件,包括服务员是否和蔼可亲之类都没关系。关键在于,一旦进了养老院,你就成了被管的对象。所以对很多老人来说,进养老院之日,就是加速死亡之时。 除了“某一类”老人之外。 2.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1990年代,又有人拿养老院的老人做过一项研究。研究者这次没做实验,他们只是观察对比了在养老院里也能活的很好的老人和活的不好的老人,看他们的生活习惯有什么不同。结果发现,那些在养老院里混得最好的老人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有一种反抗精神。 比如说,他们在吃饭前非得搞个私下的食物交换活动。有个老人是这么解释的:今天发给我的是蛋糕,我本来也更愿意吃蛋糕,但是我宁可跟别人换一个别的东西吃 — 换来的东西至少是我自己选择的,给我什么就吃什么,这个我不能忍。 他们会把自己房间里的摆设改动一番,甚至要拆了家具再重新组装,有时候都会损坏...